鹤鸣湖雪景。
“陆上风光三峡”开建300万千瓦,全市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在所有地级市中达到全国前十、东北第一。
粮食生产获得全域性丰收,产量达113.15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创历史新高。
实施盐碱地治理项目56个,大安、镇赉获批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组建全省首个盐碱地治理研究院。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逐年改善。图为2000余只东方白鹳现身莫莫格湿地。
建设绿水长廊项目43个。图为镇赉南湖荷花景观。
新创建示范村84个。高质量通过国家和省脱贫攻坚“后评估”。“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乡村治理模式全省推广。通榆县获评全国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县。
农村孝老餐厅投入使用,老年人不但可以在这里吃饭,还可以开展文娱活动。
公安系统129项业务实现“一门通办”。
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全省第一、东北第三。
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迅速。
肉牛饲养量突破70万头,增幅全省第一。
“六倍体裸燕麦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其特殊、很不平凡、非常艰难的一年。面对疫情的冲击、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压力,白城市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战疫情、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推动白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粮食生产获得全域性丰收,产量达113.15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创历史新高。全国首批、东北首个总投资110亿元的鲁固直流光热项目、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全市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在疫情防控吃劲的时候,白城市积极克服自身困难,充分发扬“守望相助、团结互助”精神,驰援长春、吉林和松原,支援新疆、西藏,展现出白城的大爱和担当。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白城撤地设市30周年。三十而立之年,恰似风华正茂。白城市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狠下功夫,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